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

皮肤科专家谈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

2009-06-23 08:13:0039健康网
栏目关注:
核心提示:荨麻疹(Urticaria)俗称风团、风疹团、风疙瘩、风疹块(与风疹名称相近,但非同一疾病),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。可分为急性荨麻疹、慢性荨麻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。

  39健康网:慢性荨麻疹跟病人的体质有关吗?

  李红毅主任:一般来讲跟过敏体质是有关系的,像我们中医就是认为跟“禀赋不耐”有关系,这个“禀赋不耐”说的就是人的体质问题。

  39健康网:荨麻疹的病人一般都是在急性发作时,才来看病的吗?

  李红毅主任:很多病人都是因为急性发作来看病的,所谓急性荨麻疹就是说她以前从来没有过的,可是因为其他的一些原因导致了这个病的发作,这个我们称之为“急性荨麻疹”。来的时候是有皮疹、瘙痒等症状。有时慢性荨麻疹的病人,在急性发作的时候也会来看病,他的皮疹比较多,瘙痒的比较厉害,他必须要看医生。还有一些慢性荨麻疹的病人在不是急性发作时他的皮疹出的比较少,一两个,偶尔痒一痒,过一段时间它就自己消退了,这些病人有可能不会来看病。

  39健康网:慢性荨麻疹如果不治疗的话,它会不会发作的频率将越来越高呢?还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?

  李红毅主任: 荨麻疹如果不治疗,反复发作不仅会影响到病人的身体健康,还会影响他的生活质量,有可能会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。推荐阅读>>>>荨麻疹:病小“麻”烦大!

  荨麻疹当中有一些特殊的类型的荨麻疹,叫做血管神经性水肿,现在都习惯称之为神经性水肿。它主要的表现,就是表现在组织比较疏松的部位,比如嘴唇、眼睛、外阴等,这些组织比较疏松的部位出现水肿的情况,这种情况是一定要去看医生的。对于荨麻疹急性发作的时候,病人全身的毛细血管都会扩张,内脏也会出荨麻疹会导致腹痛腹泻,还有可能出现喉头水肿影响呼吸甚至窒息,这些病情都是比较严重的。所以提醒病人:在荨麻疹急性发作的时候一定要找医生看病,不要自己在家里随便吃药。

  中医从“风”着手,巧妙治疗慢性荨麻疹

  39健康网:中医对于慢性荨麻疹是从那些方面来解释的?

  李红毅主任:中医认为,“无风不痒”,荨麻疹的特点就是“瘙痒”,皮疹的改变为“速起速消”,这就跟中医“风”的特性特别相似,就是说荨麻疹这个病跟中医的“风”关系特别大。另外再根据患者的一些伴随症状,分为风寒、风热、体虚。风寒、风热属“外风”,就是感受外界的“风邪”而致,而“内风”主要是跟虚有关系,虚又分血虚、气虚、阴虚等等,这些都可以导致“风”的产生。由于这个“风”侵袭人体,导致人体皮肤瘙痒、皮疹速起速消等这些症状的出现。

  39健康网:那么临床上用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话,就是从“风”着手吗?

  李红毅主任:对,就是从风、虚这两方面来着手的。一般来讲,还有一些普通的辩证;按照我们的教科书来讲,就分了比较常见的,如风寒型,风热型,气血两虚型,这就是比较常见的一些类型。像风寒型一般是在遇到冷风、吹了冷空调等之后而发病。风热型的荨麻疹,病人感觉风团发热,而摸上去也是比较烫,遇热会加重。另外,没有明显的诱因,反反复复发作的慢性荨麻疹,一般归属为“虚”的范畴之内。

  39健康网:中医是如何使用方剂来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呢?

  李红毅主任:一般来讲,像风寒型可以用“桂枝汤”,或者是“麻黄桂枝各半汤”。在这些基础方上再加减用药,临床上效果也还是可以的。我曾经在香港时治疗了一个荨麻疹的病人,他就是在空调房子里出风团,像这种病人他根本不能在空调房子里待,不能上班,因为上班就是在空调房里面,他来找我们,他看过很多西医,后来我就是用“麻黄桂枝各半汤”把他治好了。还有风热型的,风热型的临床见得比较多一些,这种病人用“银翘散加减”就可以了;体虚型的荨麻疹,如果是血虚风燥的,可以用“当归引子”来加减,还有一些气虚不固的,可以用“玉屏风散加减”,这是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一些方剂。

  下一页>>>>治慢性荨麻疹,中医PK西医,哪个更强?

39健康网(www.39.net)专稿,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。

李红毅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  皮肤科

李红毅,女,主任医师,教授,临床医学硕士。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,2000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硕士毕业。自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皮肤科工作,主要研究方向为痤疮和性病。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,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兼秘书;中华肿瘤协会广东省皮肤病肿瘤协会委员;广东省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;广州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痤疮学组委员。擅长:痤疮、性病、脱发病、红斑狼疮等各种皮肤病的诊治。

特别策划
非典型麻疹综合征
    举报/反馈
    链接地址:*
    举报内容问题:*请选择举报类型
    原创文章链接:
    其他理由:
    更多问题及建议:
    联系方式: